和董宇辉一起推开庆阳这扇“厚土”之门,解锁一个“自带喜气与光芒”的宝藏城市。

与辉同行官方号2025/07/01 14:37:00 分享到

在甘肃的东部,一片被深厚黄土覆盖的塬地静卧千年。这里没有大江大河的奔腾喧嚣,却以无声的沉稳与厚重,滋养了华夏农耕文明最初的萌芽。

在与辉同行阅山河甘肃行期间,甘肃省庆阳市委书记黄泽元,以及代表作包括《中国》《河西走廊》的纪录片制作人、导演李东珅,共同做客与辉同行破万卷栏目。

他们与董宇辉一同以“一页先周塬,半卷陇东风”为题进行畅谈,聚焦这片厚土承载的文明重量、深植的民族基因及其为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发展注入的生生不息之力。

·以下是访谈精彩实录节选·

黄土之上华夏万年

翻开庆阳的土地,如同翻开一部深埋地下的中华文明编年史。1亿年前的环江翼龙化石和250万年前的黄河古象化石静卧于此,1.8万年前先民凿下的旧石器依然锋利,5000年前南佐都邑的宫殿沉默矗立,标记着中华文明的第一缕曙光。传说中4000年前周先祖不窋在此筑城拓荒、教民稼穑,成为华夏农耕文明的重要源头。秦直道的夯土路穿越子午岭铺展,以熟土筑就的路基两千年寸草未生,见证着令人惊叹的古代工程奇迹……历史在庆阳这里,不仅是留存在史书上的记录,而是可以在一层层黄土中寻找到的清晰的印迹。

这片土地孕育出的不仅是五谷,更是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精神与品质。远古时代黄土有限的承载力,催生了先民骨子里的勤奋与朴素。靠天吃饭的不确定性,孕育了邻里互助的必然选择。“旱时共引水,雨来齐抢收”的生存法则,最终沉淀为“勤奋、朴实、善良、合作、友好、利他”的民族基因。

当田间耕作的闲暇赋予人们仰望天空的机会时,先民们对云卷云舒的敬畏和想象便通过艺术的形式凝结成陶器、青铜器、玉器上的云纹装饰,对天地的叩问升华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庆阳的沃土,是华夏礼仪制度与国家形态早期萌发的温床。

范仲淹将“忧乐观”种进庆阳水土

在中国历史风流人物群星璀璨的星空中,范仲淹在庆阳闪烁着不灭的光辉。这位“上马治军、下马治民”的宋代完人,在宋夏边境的烽烟中主政庆州。留下了“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传世佳作。他与四个儿子在此留下的德政美名,两代人接力般的勤勉治理,让“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融入在庆阳人的性格与气质里,成为这片土地引以为傲的精神符号。

庆阳风物与远方共享

庆阳的高天厚土,不仅深埋着华夏农耕文明的古老根系,更持续滋养着丰饶多样的物产。 得天独厚的海拔、温差与沃土,仿佛得到自然的偏爱,让这片土地长出独特风味。历经六十余载仍硕果累累的“华夏苹果第一树”、紫苏籽榨取的珍贵草本油、板桥黄瓜与被称为“忘忧草”的黄花菜,都是这片土地馈赠的别样风味。

曾经,这些大地的馈赠多停留于塬上人家的灶台。如今,随着交通网络延伸与电商脉络铺展,庆阳的物产正跨越沟壑,得以翻山越岭,成为远方餐桌上的陇东滋味。这份丰饶,正与更加广阔的人群共享。

正如黄泽元书记所说:“旅游就是主动寻找差异性的过程。”庆阳的独特,恰恰在于它用最朴实的黄土,保存了华夏文明最本真的模样。当习惯了江南温润的旅人,面对董志塬坦荡无垠的苍茫。当看惯四季葱茏的眼睛,邂逅黄土塬上冬雪的皎洁,这种碰撞足以开阔自己的眼界和延展认知的边界。

“庆阳”之名,自带“喜庆”与“光芒”。郁郁葱葱的子午岭颠覆着人们对黄土高原的想象,夏季宜人的气候更使它成为避暑秘境。当高铁贯通东西,这座“自带喜气”的城市,正将其跨越百万年的历史纵深、深植农耕的文化厚度与绿意盎然的生态之美,向更多人敞开怀抱。

图片|董宇辉与黄泽元、李东珅访谈期间随拍

或许你从未听过“庆阳”这个名字。这片深藏陇东的土地承载着厚重历史,它的分量远比名气大得多。它的故事,大多还静默在黄土之下,或流传于乡邻之间。

通过与辉同行阅山河甘肃行庆阳之旅的行程和本次访谈,黄书记如数家珍般道出这片土地的万年传奇与独特物产。李东珅导演曾用纪录片影像的真诚,带我们触摸中华文明的风骨与华夏大地的温度。他们的讲述,像推开了一扇尘封却明亮的窗,让我们得以窥见庆阳这座宝藏之城。

庆阳的知名度,或许暂时配不上它的历史长度和文化厚度。 但了解,往往始于一次真诚地讲述,一次好奇地探寻。希望借由这次对谈的窗口,能让更多人记住“庆阳”这个名字,心生向往。期待有一天,大家能用自己的脚步丈量它的沟壑纵横,亲自在周祖陵的山巅感受风吹过历史的回响。这片华夏农耕文明深扎根系的地方,值得被更多人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