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偿献血背后的科学守护

庆阳网2025/07/10 09:20:54 分享到

庆阳网讯(文/图 庆阳融媒记者 李靖蓉)我国《献血法》实施27年来,无偿献血事业蓬勃发展,2024年无偿献血量已达2900万单位,临床用血100%源自公民自愿捐献。

然而,随着医疗技术进步,用血需求年均增长12%,血液保障工作面临严峻挑战。庆阳市中心血站数据显示,全市年临床用血需求约8吨,但实际采集量不足6吨,血液供需矛盾凸显。

在保障血液安全这条生命线上,庆阳市中心血站构建起五道坚实科学防线,为每一袋血液保驾护航。

采集现场:筑牢首道屏障

“请确认近三天未服药、未饮酒……”在安定路献血屋,采血员袁锦华手持电子征询终端,对每位献血者进行细致入微的健康问询。低温冰箱区内,她展示着血液保存的“温度密码”:全血需在2摄氏度到6摄氏度环境存放,血小板则应在22摄氏度到24摄氏度震荡保存,严格的温度把控从源头确保了血液质量。

检验科:严守质量关卡

穿过生物安全门,来到庆阳市中心血站检验科,科长张飞燕在操作台前展示严谨的检测流程。全自动酶标仪每日对血液样本开展“三轮安检”:两轮酶免检测进行“表面搜查”,一轮核酸检测实施“DNA鉴定”。

张飞燕指着报废箱里的淘汰样本强调道:“0.01%的误差都可能造成致命的风险,我们必须做‘吹毛求疵’的守门人。”核酸检测的加入,大幅缩短了病原体感染的窗口期,为血液安全增加了一道“保险锁”。

成分制备:精密分拣与病毒消杀

在无菌操作间,离心机以20层楼的重力加速度分离血液。成分制备科工作人员张敬卿告诉记者,每袋血都有特有的条形码,相当于血液的“身份证系统”,条形码贯穿采集、检测、制备全流程,实现了从献血者血管到患者血管的全程可追溯。在隔壁病毒灭活间内,钴蓝色的亚甲蓝穿透血浆袋,完成病毒消杀,显著提升了用血安全。

供血科:冷链接力保障运输安全

“O型血出库温度2.3摄氏度,目标医院距离7公里……”供血科科长张帆扫描冷链箱温度芯片时说。成品库内,4摄氏度储血冰箱按采血日期“先进先出”排列,每袋血保质期精确到小时。一旦调度室电话响起,送血员迅速完成出库核对,血液运输如同接力赛,每个环节温度波动都要严格控制在1摄氏度以内。

质控科:全流程追溯确保万无一失

“合格。”质量管理科工作人员李玟将棉签采样数据录入系统。从采血针头灭菌记录到检测试剂批次效期,质控科实现全流程覆盖。“从献血者报名到患者输注,每个操作节点都有电子留痕,真正实现‘血管到血管’的全程监管。”庆阳市中心血站站长李琦说。

据了解,市中心血站现已开通“线上预约+流动采血”服务网络,18到55周岁健康公民均可参与献血。目前我市正积极推动“三免政策”落地,让无偿献血者享受公交、景区、公立医疗机构优先服务,以制度温暖守护爱心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