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网讯(庆阳融媒记者 陈思 李登龙)7月的烈日下,在西峰城区一处雨污分流管网改造工程现场,王生强手中的图纸上,一道斜街与老城区的旧民居相映成景。“一座城不能只有建筑物的棱角,还应有属于当地居民的烟火气息。”在老城区改造项目中,身兼工程设计行业专家与市政协委员双重身份的王生强有着自己的“城市更新”理念。
作为甘肃信合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和甘肃恒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的当家人,王生强从“城市微改造”角度,提出“重塑西峰魅力”构想,呼吁让新老城区从相融相生升级为有文化遗存、有生活气息、有现代理念的宜居宜业的“理想之城”。一页页图纸,一次次走访,无不记录着这位政协委员的民心民情与行业构想。
甘肃信合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成立15年来,业务涉及工程咨询、工程测绘、岩土工程、工程设计、工程招标代理、消防工程检测、文保工程勘察设计、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等多个领域,在集合甘肃恒达、融入甘建投第七集团等多方力量后,先后与上海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天水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建勘勘测有限公司、陇东学院等签署战略及产学研合作协议,开启唱好“多城建设记”、共创“区域精品范”的拼搏创造、挑战创新之路。
“我们一直在努力,让庆阳本土企业崛起、发展,用实力赢得业界尊重,逐渐成长为行业标杆。”王生强说,公司一直坚持打造精品建筑,融入城市风景,力争做出让老百姓满意的工程。
专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王生强不单单注重企业经济效益,更注重社会效益,积极承担庆阳本土企业社会责任。2019年公司向环县芦家湾学区偏远学校捐赠电脑17台(套),2021年向镇原县武沟乡武沟村家庭困难学生捐赠书包、衣服、学习用品各50套,2021年通过环县人民政府为环县捐赠抗旱资金,2022年11月通过庆阳市工商业联合会为宁县捐赠抗疫资金。
身为政协委员,王生强在日常履职走访和历年提交的提案里,民生始终是重中之重。他多次提出,要解决西峰城区空间失序、历史风貌模糊的问题,破解老城区存在的“高楼围合、烟火气散、文化断层”等问题,呼吁通过科学规划实现“留形、留魂、留人”的有机更新,并多次指导住建、市政施工单位对老城区落后的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提升。
“城市生活始终要紧扣民生,人能安居,城市才有未来。”这是王生强多年不变的坚持。为了破解“老城宜居”系列难题,他提出了优先改造地下管网、消防设施、无障碍通道,推广“小规模、渐进式”的“微更新”模式。建议创新“共建共治”机制,探索“居民议事会+设计师”协同模式,鼓励居民参与改造方案设计。对自愿腾退的居民提供置换补偿或共有产权房,引导人口向新区有序疏解。
在城市未来规划中,王生强认为,应注重新区建设,打造“未来城市”样板,强化“产城人”融合。在新区规划中预留科创走廊、人才公寓等空间,引入数字经济、总部经济等业态,配套智慧交通、屋顶光伏等绿色设施,形成“15分钟生活圈+15分钟工作圈”。“城市更新不是简单的推倒重建,而是对历史文脉的守护、对人民生活的关怀。”王生强说,他将继续关注西峰城区城市更新,不断为庆阳市建设陕甘宁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贡献政协委员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