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网讯(庆阳融媒见习记者 慕雅丽)一年多来,市政协民盟界委员工作室深耕基层一线,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民生履职答卷。“累计接待来访群众89人,收集社情民意83条,推动33件群众诉求转化为立案提案,让群众声音真正被听见、有回应。同时,我们打造‘民盟医疗服务队’‘烛光行动·庆阳实践’‘送文化五进’等服务方阵,聚焦教育、医疗、科技等领域开展精准帮扶。”工作室负责人侯彩梅总结道。工作室自成立以来,“民生清单”不断拉长:为学生协调76.4万元教学设施和290万元“科技助教”设备,让课堂焕发新活力;组织送医送药、“光明”行动、“科技兴农”等活动29场,把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开展捐资助学13场,物资价值达42万元,为困境学子点亮希望;将心理疏导融入纠纷调解,服务群众超万人,用温暖化解矛盾。“要办好民生实事,就得扎进基层摸需求,发挥盟员才智,凝聚社会爱心形成合力。”多次参与活动的委员邢小林深有感触。
聚焦乡村振兴、教育医疗等民生热点,工作室创新“蹲点调研+专题研讨”模式,组织委员深入基层察实情、谋良策。仅2025年上半年,就提交提案41件,其中36件获市政协立案,为科学决策提供扎实参考。同时,以留守儿童关爱、居民心理健康等“民生小事”为切口,探索“财·税·法服务+社会服务+志愿服务”三元共建共享模式,融合“请你来协商”“民生议事堂”平台,邀请界别群众直抒己见,逐步建成集学习交流、联系群众、社情民意、协商民主、汇智聚力于一体的“五用室”,让委员联系群众“时刻在线”。
高质量履职背后是对机制建设的深耕细作。工作室以“学习交流新载体、联系群众新纽带、协商民主新路径、团结联谊新平台”为目标,秉持“立盟为公,参政为民”宗旨,规范“联系服务群众、收集需求问题、提供提案信息、反映意见建议、推动问题解决、反馈工作实效”的全闭环流程,让委员履职有章可循。创新“轮值接访+网格联动”机制,推动网格员、民盟基层支部协同发力,让民意收集从“窗口”延伸到“网格末梢”,形成“委员带头,机关统筹,盟员参与”的良性生态。
随着机制不断健全,越来越多的盟员主动参与值班接访和各类活动。“作为文化领域政协委员,工作室给我提供了全新平台,既能让我送文化到基层,又能更好捕捉社情民意、保障参政履职。”庆阳市翰墨书画院院长郭鸿俊说。如今,79名市县政协委员、654名盟员的资源优势依托工作室充分释放,形成“委员—盟员—界别群众”服务网络,为工作室注入持续活力。
“委员工作室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基层访民情解民忧,推动民盟界政协委员积极参与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庆阳发展篇章的生动实践。”庆阳民盟专职副主委杜创洋表示。今后,工作室将以“联得广、联得实”为主线,实施“委员+盟员+”履职模式,结合文化、教育、科技专长确定值班主题,在凝聚共识、服务民生、助推发展上精准发力、久久为功,让“委员工作室”这盏民生服务灯常亮常新,持续为地方发展赋能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