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不褪色 创业带富践初心 ——记华池县悦乐镇店坪村党支部书记、退伍军人王明照

庆阳网2025/09/19 15:04:29 分享到

庆阳网讯(庆阳融媒记者 张倩)在华池县悦乐镇店坪村,有这样一位退伍军人,他退伍不褪色,凭借着军人的坚毅和担当,在创业致富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他就是华池县悦乐镇店坪村党支部书记王明照。

今年45岁的王明照,从小就向往军旅生活。1997年,他响应国家号召应征入伍服役。3年的部队生活中,他听指挥、勤训练,锤炼出了钢铁般的意志和体魄。2000年,服役期满的王明照带着对部队的留恋和老班长的叮嘱复员回家,然而,等待他的家乡生活却并非如他所期望的那样充满希望。

回到店坪村,看着家人守着薄地,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王明照心中满是不甘。脑子活、腿脚勤的他为了改变现状四处奔波,跟随亲友外出务工,先后给建筑工队站过场子,跑过客运车辆,还做过很多小生意,后来长期从事白酒销售代理生意,生活逐渐有了改善。但这并不是他的追求,部队里培养的那份坚毅让他渴望干出一番更大的事业。

在经营酒类销售生意时,王明照发现市场上勾兑白酒居多,价格虚高且对人体有害。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绿色健康、原生态的产品越来越受欢迎。再加上看到家乡沿路长势喜人的玉米、高粱,一个建办纯粮食酒厂的念头在他心中萌生。2017年2月,酒坊破土动工。然而,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花了十几万元建起来的厂房因不符合标准要全部拆除,这让王明照彻夜难眠,但他没有退缩。他四处考察、多次往返,请来带有家传秘方的酿酒师傅,还跑相关部门办理各项手续。终于,2017年10月,前园子酒坊正式成立运营。

酒坊秉承匠心精神,坚持传统工艺,所产的无添加、不勾兑的100%原浆白酒,很快在当地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经过几年的发展,酒坊不断扩建,如今已占地5000平方米,每天消耗粮食1200斤,日生产白酒240斤。

一人富了不算富,带着大家富了才是真的富。王明照的家乡店坪村曾是全县56个贫困村之一。酒坊建成后,王明照决定以酒坊为平台投身产业扶贫工作。在悦乐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2017年,他建成了华池县王明照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酒坊+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当年就带动40户贫困户入社。

合作社与贫困户签订玉米、高粱种植协议,实行订单种植,按略高于市场3%的价格定向收购。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农民的销售难问题,还增加了他们的收益。店坪村的粮食满足不了需求,外村和周边乡镇的农民也纷纷将粮食拉来卖,玉米、高粱等种植业成了当地农民最稳当的致富产业。同时,酒坊还将酒糟优先提供给入社的农户作为养殖饲料,带动28户养牛180多头、45户养猪800余头,户均年增收3万元以上。

随着酒坊规模的不断壮大,用工量也从最早的三五人增加至近20人。王明照时刻不忘战友情,他主动联系昔日战友和县退役军人事务管理局,邀请退伍军人到酒坊参观,引导8名无业的退伍军人在酒坊从事生产、运输、销售等业务,并为9名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人均年收入3万元以上。

王明照身为共产党员,始终不忘初心使命。2019年初,他进入店坪村“两委”班子,2020年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同年7月当选村委会主任。当时的店坪村因多年积累的矛盾纠纷多,党群干群之间、群众相互之间积怨较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王明照主动出击。他加强对村组干部的教育管理,严禁与民争利,树立廉洁奉公、尽职为民的意识;建立健全村级协商民主议事制度,调动党员、家族户长、乡绅能人积极性,民主协商解决有争议的难题;对于陈年积怨,他协调上级相关部门介入,成立专项工作组,有效化解重大矛盾纠纷3起,赢得了群众赞誉。

如今,在王明照的带领下,店坪村社会秩序日趋良好,大家齐心协力发展致富产业、治理生态环境。而他的前园子酒坊也因其出色的品质和社会贡献,先后被庆阳市电视台、《陇东报》、中央财经频道《生财有道》等媒体和栏目宣传报道。2023年4月,前园子酒坊被华池县委、县政府命名为“拥军企业”。王明照本人也先后荣获“全县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庆阳市创业新秀”、2025年全省模范退役军人等荣誉称号。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退伍军人的责任与担当,绘就着店坪村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