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甘肃·庆阳岐黄文化论坛】珍贵古籍里的文化密码

庆阳网2025/09/26 17:47:54 分享到

泰然阁主人顾登崔。

庆阳网讯庆阳融媒记者 闫慧)泰然处之,方能品出古籍的真味。在庆阳市西峰区的繁华闹市之中,隐藏着一处私家藏书楼——泰然阁。当你置身其中,仿佛瞬间穿越了时空,淡淡的墨香与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

数十个木质书柜里,泛黄的古籍整齐排列,书签上密密麻麻的字迹清晰地记录着它们的流转脉络。这里的每一部典籍,都如同一位沉默的智者,承载着千百年的历史记忆与文化沉淀。

泰然阁的主人顾登崔已年近八旬,是一位民间古籍收藏家。受家庭的影响和熏陶,他从小与古籍结缘,家中藏书丰富,部分古籍仍保存至今。青年时期的他,在工作之余便开始有意识地寻访古籍,无论是偏远乡镇还是城市角落,只要听闻有古籍的消息,他总会不辞辛劳地前往探寻。历经四十余载,现今共计收藏古籍约8万件、册,其中不乏明清时期的刻本、抄本,更有部分孤本珍品。

“这些藏书涵盖了清影宋版部分《黄帝内经》《四库全书》,明版《本草纲目》《千金翼方》《伤寒论》,以及《永乐大典》《钦定古今图书集成》,诸子百家、经、史、子、集、地方府志,手抄、影印等,尤医药之书更惜如探宝。”顾登崔说。

从基础理论的《黄帝内经》,到临床诊疗的《伤寒论》《金匮要略》,再到药物学专著《本草纲目》《千金翼方》,以及清末前名家医著、府州遗籍,更至元明善本,宫廷御藏、殿本等,顾登崔收藏的医药典籍门类齐全,共计12000件、册,几乎囊括了中医药发展史上各个时期的重要成果。每一部著作都在中医发展的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为研究中医药学的传承与演变提供了珍贵的原始文献资料。

庆阳是岐黄文化的发源地,中医鼻祖岐伯曾在此与黄帝谈医论道,成就了中华医学元典《黄帝内经》。而顾登崔收藏的这些医药古籍,与庆阳这片岐黄文化沃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其中,《黄帝内经》无疑是最为耀眼的典藏之一。它是我国成书最早的医学典籍,被历代医家奉为圭臬,是中医理论的基石。顾登崔收藏的《黄帝内经》版本达10余种,其中以清影宋本《黄帝内经》8册尤为珍贵。此版本不仅完整保留了宋代刊本的版式风貌与文字特征,更为重要的是保留了医学大家的批注与校勘,字里行间皆是古人智慧的结晶。

“这部清影宋本《黄帝内经》,因其底本的珍稀与批注的价值而成为学界争相研究的对象,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我在2008年拍回来之后,就把它看作是镇馆之宝。”顾登崔小心翼翼地翻动着书页,目光所及之处满是对这部医学古籍的珍视。

而明刻本《本草纲目》同样引人注目。这部药学巨著由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历时27年编撰而成,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是中国古代药学集大成者。顾登崔收藏的明刻本,存世数量极少,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学术价值。

这些珍贵的古籍,是中医文化传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不仅见证了中医药在历史长河中的发展与变迁,也为中医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许多经典的药方和治疗方法至今仍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为无数患者带来了健康和希望。

对于顾登崔而言,收藏古籍不仅仅是个人的爱好,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为此,他多年来不遗余力地投身于古籍的整理、保护与研究工作。

“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让更多的人能够看到这些珍贵的古籍,积极参与到古籍的传承与保护中来,让中医文化的根脉在这片岐黄故土上生生不息。”他的话语朴实无华,却道出了一位民间收藏家对文化传承的坚守。